朋友圈内千万不要做这几件事情
我朋友圈里有美食达人、旅行达人、科普达人,有大学教授,有策展人,有专栏作家,有创业者,有儿童教育机构从业者,也有亲友、同学。朋友圈看下来收获不少,也希望它能更有价值。
不要排斥朋友圈
有人朋友圈里空空荡荡,什么也没发过,总会让别人以为自己被他拉黑了。有的人发过几条,但是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了。有的人是上来发过些东西,但因为经常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美食、晒猫、晒跑步、晒娃,有点受不了,某一天决定,不玩朋友圈了。
朋友圈也许确实没什么营养,你要写点正经的东西别人也许还会感到奇怪。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把它用好。英国哲学家特里·伊格尔顿说:“如果人生确实有意义,那个意义肯定不是沉思性的。人生的意义与其说是一个命题,不如说是一种实践。它不是深奥的真理,而是某种生活形式。它本身只能在生活中真正为人所知晓。人生的意义并不脱离生活,相反,它使生命值得度过,它使人生具有一种品质、深度、丰富性和强度。在这个意义上,从某种角度看人生的意义便是人生本身。”你可以在朋友圈里记录自己的见闻、感想,偶尔跟他人互动一下,留下你的人生足迹。
不要迷上朋友圈
我们之所以不停地刷朋友圈,就是因为想看自己刚发过的东西反响如何,有谁点赞了、收到了什么评论。这跟我们大脑的奖赏模式有关,是很难控制住的。所以,为了少刷朋友圈,少在朋友圈发更新是对的。
不要高估自己的影响力
要明白跟微博相比,朋友圈相对是封闭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师肯尼思·戈德史密斯说:“推特或Instagram上的粉丝跟脸书里的好友有很大区别。粉丝意味着有偶像,是可以纵向计量的影响力动力,而友谊的概念则更加模糊和横向。在推特和Instagram上,总有人比你拥有更多的粉丝,也使得他们比你更有影响力,而与之相对,脸书的好友数量限制在500人以内,这是大部分人都能达到的成就,因此本质上算得上是民主派。我们经常采用推特上的粉丝数量作为影响力的衡量标准,但我们不会用脸书上的好友数量来衡量。粉丝的数量可以无限扩大,强调潜在、剧烈的影响力动力学在起作用。”
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
美国作家冯内古特说,马克·吐温在他充满意义的一生的终点,自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想出了让他很满意的六个字的答案:“你邻居的好评。”邻居是了解你的人,他们能看到你,能跟你交谈。他们不像麦当娜或者乔丹的粉丝那么多。为了获得他们的好评,你需要运用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技巧,达到书上和前辈中的那些模范所树立的关于体面、荣誉和公平游戏的标准。
转发需谨慎
朋友圈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有时看到别人转发的一篇精彩、有用的文章,你也想转发,这时你可以直接转发,或者转发后注明来自某人的转发。注明出处是否有必要呢?一来这可以表现你尊重对方的发现权,二来万一转发的东西内容有问题,你因为注明了出处,也可以撇清一些责任。如果内容真实性有些可以,你注明的出处也是一种背书。
晒娃需谨慎
据统计,在美国,90%的两岁孩子曾经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孩子的照片已经超过了猫的照片。
为了不惹朋友厌烦,晒娃要有节制。英国专栏作家萨姆·莱斯说,可以晒的有:胎儿的超声波图、孩子刚出生时的照片、孩子第一天去上学的照片(人人都喜欢看到穿着整齐的校服、脸颊红润的孩子)、毕业时的照片(一个很自豪、公开的时刻,看你能否抓拍到学位帽被扔到空中的照片)。
不可以贴孩子洗澡的照片,不可以在晒照片的同时表示对孩子的爱意,那些话你应该当面对孩子说,而不是说给观众看。除非你的孩子刚刚出院。
晒之前要三思的情形:贴孩子说的深刻的话,夸孩子穿得好看(如果衣服是孩子自己挑的,你就是在夸自己。如果你觉得他的样子很酷,那很有可能他的朋友们不那样认为。)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形象
每当新添加一个朋友,你大概都会去看一下自己在朋友圈发的内容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但你要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不可控的。意大利哲学家奥瑞奇在《声誉》一书中说,我们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对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感知。还有一个是存在于社会世界的你,你的名声,它是真实的事物模糊、变动、扭曲的形象。
你的名声源自你的行为,它又不是你,因为它是由他人的意见组成的。它是你的肖像,但你并没有委托别人去画。这第二个自我会对第一个自我施加一种力量。
泰勒·斯威夫特在她的新专辑附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以为我们了解某个人,但其实我们只了解他们选择展示给我们的那个版本。”实际上,我们了解的是他人展示给我们的版本。如泰勒清楚地知道的那样,一个人的形象从来都不是她能控制的。我们的声誉总是被他人的情绪、偏见和兴趣过滤过的,反过来又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由于没人能够免于拥有声誉,我们都要学习如何管理它。两个公关行业的人写了本书叫《声誉游戏》,他们区分了两种声誉:能力和品质。第一种指的是在某个特定任务方面的能力,如烹饪、提供按揭、制造飞机发动机。第二种指的是道德或社会品质。有的人拥有很高的能力声誉,同时被认为狡猾或令人讨厌。能力声誉有黏性:它们要很久才消散。一个作家在职业生涯早期写了伟大的小说,他可能会再写好多部平庸的小说之后才会受到质疑。品格声誉更加易燃,尤其是现在,社交媒体能马上引爆坏消息。很强的能力声誉可以保护品格方面的问题,但不会很久。当一个人的品质声誉被摧毁,能力就无关紧要了。
不要担心自己会嫉妒别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爱泼斯坦在《嫉妒》一书中说:“我们的嫉妒大都无关痛痒,稍纵即逝。我看到芭蕾舞男演员强壮的体格和优美的舞姿,心想要是自己也能像他那样该有多好;我看到一本文笔无可挑剔、充满真知灼见的书时,心想要是自己也能拥有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写作技巧该有多好;我和好友共进午餐,发现自己点的是一桌人中最为寒碜的,我感到一阵沮丧的刺痛。但这些感觉都不长久,与其说是真正的嫉妒,不如说是神往。”
我们会跟别人比什么?爱泼斯坦开了一个清单:财富、美貌、权力、天赋和技能、知识和才智,还有好运。这其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努力取得的。“在完美世界里,一个人可能富有、美丽、有权有势、天资过人、聪慧博学,而且极度好运。可是在现实世界里,能拥有其中任何一项,就被认为是相当走运了。”
不要显得太敬业
有人一天到晚转发跟自己公司有关的东西,像打了鸡血似的,我们能理解也许你们公司有要求,但真的不要被集体荣誉感冲昏头脑,以免换了工作之后觉得自己以前傻。
不要刷屏
如果你真的很有眼光、很努力、很成功,你不会有那么多时间玩手机。
以上内容无特殊注明以外均为一秒推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侵权必究。
在线咨询